□王红
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与九曲黄河涛声共鸣。作为大河守望者,伴随着“春天的故事”,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一路前行,在改革开放的浪潮里演奏职业教育的华美乐章。
坚守初心护“安澜”
1929年,时任河南省建设厅厅长张钫“苦于千百年来黄河危害,决定设学校以负起治黄河、兴水利、除水患、安定民生、建设国家的使命”,创办了河南省建设厅水利工程学校,开启了水利教育征程。学校以“江、淮、河、汉”命名四个班级,昭示“源开四水,心系天下”的办学初衷。一所与“黄河”息息相关的学校就此诞生。
翻开学校的历史画卷,学校曾多次易名,但一直没有放弃“水利天下”的育人初心。1931年升格为河南省立水利工程专科学校,1942年升格为国立黄河流域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抗日战争时期,时任校长、水利专家刘德润带领师生三易校址,一路西迁,弦歌不辍。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逐梦水利职教征程,所培养的20余万名毕业生一直活跃在祖国的大河上下、大江南北。在黄河水利委员会2万多名治黄干群中,黄河水院毕业生占20%以上。黄河蜿蜒5464千米,从源头的玛多水文站到中游的龙门水文站、再到入海口的利津水文站,每一站都有黄河水院毕业生在坚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1432千米,每一千米都留下了黄河水院学子奋斗的足迹。三峡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等水利工程,都饱含黄河水院学子的辛勤汗水。
“每一朵浪花都是黄河的精彩,所有的浪花就是黄河的力量。”用生命为“天河”引流的红旗渠主要设计者之一吴祖泰,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扛起红旗渠技术设计师重任,书写了“誓把山河重安排”的豪情壮志。长期以来,学校在治黄事业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吴祖泰”式的治水专家。校友田双印,在号称黄河“悬崖上的哨所”的龙门水文站一干就是二十余年,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熟练掌握现代水文测报技术的高级技师。黄河源头铸“水魂”的谢会贵,扎根基层的“黑山峡之鹰”王定学,他们扎根基层数十年,用青春坚守水利事业。
敢立潮头闯“职教”
步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导向,学校秉承“双高”院校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职责,以“双高”建设为契机,以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为目标,主动担当,改革创新,为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作出积极贡献。
学校坚定不移走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坚持“立足社会需求,面向未来发展,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聚焦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国家“双高计划”建设、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重大项目,先后与黄河水利委员会、开封市人民政府、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中国水电第十一工程局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牵头成立了黄河流域职业教育联盟、中国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谋划实施了“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提升”等八大工程,校企共建了黄河明珠产业学院、云智产业学院等6个产业学院,不断推动学校创新发展和特色发展。
学校精准识变、主动求变,从2015年开始先后与河南工程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联办了水利水电工程、测绘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3个本科专业,累计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562人,为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积累了经验。
蓄势求突破,谋篇开新局,黄河水院作为“大河守望者”始终走在职业教育的最前沿。
巧抓“双创”锻技能
学校加快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升毕业生创业能力和就业质量,构建了“专业为基打底子—创新引领出点子—双创实践蹚路子”的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绘制了学院、团队、教师、学生等四个层面的“双创”教育特色“画像”,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书证融通”重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学校稳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用“书证融通”理念修订、完善1+X证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职业特点、岗位需求、专业基础等设置相关课程,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学校已获46项1+X证书试点,修订人才培养方案51个,年均894人获得证书。
“专创融合”重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提升创新创业课程建设质量,学校提出赛教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思创融合的课程建设思路,按照“相互反哺、过程对接、转化畅通、互为补充”的资源转化路径,将竞赛项目、科研项目、技术服务项目和真实创业项目融入专业课程,将竞赛评价方式、职业评价方式等融入课程评价,突出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
学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1+1+N”双螺旋“双创”教育体系,大力推进“专创融合”课程开发,开发完成1门国家级创业在线开放课程。投入1.3亿元支持创新创业工程技术实训中心建设,建设30个校级创客空间,打造了创客空间—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三级”联动的“黄河之星”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专业发展能力培养同步提升。
近两年,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得国赛1金、2银、5铜,省赛30金、34银、33铜的佳绩,在首届德国柏林国际数字化人才创新技能大赛中获总冠军。学校获评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高职院校双创示范校、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等荣誉。
勇出国门建“大禹”
作为鲁班工坊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学校发挥水利人才培养优势,携手中国水电八局、中国水电十一局,依托海外工程项目,开办大禹学院,打造水利版的“鲁班工坊”,创新性地探索出了“一体、多点、四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开创“1+N+M”中外分布式大禹学院。学校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在赞比亚成立大禹学院,培养当地急需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开启学校海外办学新纪元,是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首家海外分校。学校又先后在南非、泰国、埃塞俄比亚等国共计成立3所大禹学院,标志着学校“1+N+M”中外分布式大禹学院办学模式取得新成功。
推动中国职教标准走向国际。大禹学院针对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和企业岗位需求,融合所在国职业教育框架体系,开展国际认证专业5个,开发了水利工程管理、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技术等12项教学标准,获赞比亚和南非教育部门官方认可,迈出了中国标准走向国际的坚实步伐。
推广海外版“现代学徒制”。大禹学院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双导师”、学生学徒“双身份”、校内校外“双场地”,将国内“现代学徒制”的成功经验拓展至海外,实现了职业教育与企业实践的无缝衔接。大禹学院还引入社会评价,为学生进行国际焊工资格证书培训,通过率100%。大禹学院外籍优秀学生代表杰西卡成为赞比亚第三位取得国际焊工资格证书的女性,激励了当地大批青年女性。“感谢大禹学院,他们的培训效果很好,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技术。”杰西卡对大禹学院赞不绝口。
大禹学院累计培养外籍人员1324人,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达1258人,培养来华留学生559人。创新云端“跨境课堂”,在线培养境外留学生200余名,学员踏实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获得企业高度认可。学校还与28个国家和地区的55所高校、教育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韩国大邱大学开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所,与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美国西北密歇根学院开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7个。
在国家改革开放大潮中,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扎根黄河流域,深耕水利教育,坚守“治黄河,兴水利,除水患,安定民生,建设国家”的办学初心,勇担“保黄河岁岁安澜”的使命,乘风破浪走在了水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最前列,赢得“黄河流域水利行业的黄埔军校”“黄河技干摇篮”的美誉。新时代,黄河水院的“水滴们”正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攻坚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有印的勇气和干劲,在困难面前勇于攻坚,在挑战面前勇于突破,彰显新时代黄河水院人的精神风貌,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为职业教育发展奉献“黄河水院模式”。